中新网合肥8月9日电(刘鸿鹤 宋亚堃 许木南)8月的合肥,骄阳似火。正午11时,地表温度可以达到50多摄氏度,钢轨、车体、道砟表面温度很高。车厢外层铁皮的温度更是达到六七十摄氏度。合肥站运转车间调车长李健顶着烈日,踏着热浪行走在调车场上,为列车“穿针引线”。
今年50岁的李健,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便一直在合肥站从事调车工作,调车员负责车辆摘解与编组连挂,让不同方向的列车进入对应的轨道,他们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列车“编程师”。
“我们调车员经常在户外的烈日下经受‘烤’验,在调车场上走在两列火车中间是最难受的,就好比在密不透风的烤箱里穿行。”李健说。为了防止烫伤,近距离接触车体的李健穿着长袖长裤工作服,一天下来,他的工作服湿了又干、干了又湿。
与货运站调车作业采用“干早晚,休中间”高温作业方式有所不同,客运枢纽站一直都会开行旅客列车,调车员没法在正午烈日当头的时候选择休息。合肥站日均发送近200趟列车,调车员必须随时随地连轴转,才能保证始发旅客列车准时准点。“夏季的白天是最辛苦的,全程都得顶着太阳随车行进,我们1天要喝掉三四升水,车间发放的防暑药品我们也是随身携带。”李健说。
“停车!”正午13时,李健迎着热浪护送着始发列车T221驶向站内1道,手套已被汗水浸湿,他牢牢地扶着滚烫的栏杆,按下停车按钮。“5094次司机,0号进档摘管”,弯腰,俯身,摘管、提钩,长时间烈日的暴晒在他的胸口留下了深深的v字的红印,深黄色的调车服装,已留下一道道盐渍的白斑。
口笛、记录仪、无线调车灯、对讲呼叫设备,李健做好各项准备向着调车场出发……14时,用完午餐后的李健泼丢泼养一边检查股道车辆连挂状态、停留位置及防溜情况。“1趟车下来要作业近30分钟,白班正午平均要作业四五趟始发列车。每趟列车光车辆、线路检查走一趟下来都有500米,整个站场内,无论是线路还是车体,都被太阳烘烤得滚烫。”面对辛苦的调车工作,“蒸汉子”李健说,再艰苦的岗位总要有人去干,既然干了这一行,确保安全是基础,圆满完成生产任务是责任。
一天3万余步,百来次上下车、弯腰、站起,攀上、跳下、摘管、排风、提钩……每项作业他都严格操作,一丝不苟,一个班下来,他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来。“无论多热,我们都会坚守在岗位上。看着暑运期间站台上出行的旅客踏上旅途的列车,我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。”面对“烤”验,李健说。
为保障室外作业职工劳动人身安全,车站深入研判室外作业人员劳动安全风险,针对职工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实际,从后勤补给、完善应急预案等方面为职工提供保障。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刮风下雨,都不会动摇铁路调车人保安全、保畅通、保稳定的决心。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,他们总是按照排班准时到岗,一丝不苟完成工作任务,守护着铁路运输安全。(完)
怏8助赢软件〖金牌团队〗